- 2010-02-10
- 中國時報
- 【鄔哲源/中研院國家基因型鑑定中心主任】
日前拜讀周教授之〈學界的一齣國王新衣〉,個人認為其中一些批評不盡符合真實情況,有必要做正確的說明及回應,也希望能夠符合周教授所謂「來自內部的檢討與反省」。
事實上,自二○○二年至二○○九間,僅本核心參與「基因體醫學國家型計畫」所衍生的成果,就至少有四十一篇論文,其中不乏是刊登在國際頂 尖的科學雜誌上。發表在Nature、New England Jounal of Medicine、Nature Medicine、Science等雜誌的文章,是屬於「不痛不癢的論文」嗎?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,根據這些論文,已經改變至少兩個常用藥的仿單;而這些論文在台灣及全世界,已經被實際應用在臨床上,協助醫師用藥選擇或用藥劑量,達到「個人化醫療」幫助病人的目的。
此外就我個人所參與的「基因體醫學國家型計畫」,其中僅一項專利,其所產生的全球市場潛在價值就上看百億。我要強調,所有的「基因體醫學 國家型計畫」,都經過非常嚴謹的審查機制,也都請國外相關領域知名學者、專家,做公平、公正的審查,絕對沒有如周教授所言,私相授受,躲在一個保護傘下,逃避審查。事實上,就我所了解,不符合進度的計畫或核心,均不再予補助。
過去八、九年,台灣在生技醫藥發展上,已經走出一小步,我個人希望,未來六年能有更顯著的成果,而不是如周教授所認知的「產生一些不痛不 癢的論文和一些賣不了價錢的專利」。周教授選擇作圍觀國王新衣的「無知而天真」的小孩,我誠摯的希望周教授選擇的是「天真無邪」的小孩,而不是一個「天真 無知」的小孩。
引用自中時電子報http://news.chinatimes.com/2007Cti/2007Cti-News/2007Cti-News-Content/0,4521,11051401+112010021000421,00.html